纏繞太陽與原鄉的女兒

本校時尚設計與管理系碩士班的武玉玲同學,來自三地門鄉大社部落的排灣族公主,在肩負文化傳承與頭目女兒、母親、女藝術家等多重身分之間不停轉換,以「女性」觀點作為創作主視角,愛鄉親土的情感透過作品表露無遺。精湛的工藝及關懷省思的創作靈感,獲得2018年「Pulima藝術獎-視覺藝術獎首獎」。於4/22在典範特色展覽中心召開記者會,由本校戴昌賢校長主持,並邀請時尚設計與管理系徐秀如主任及時尚設計與管理系黃淑芳助理教授前來共襄盛舉。作品特色以大量的串珠、纏繞技法、編織組合成圖騰符號,武玉玲創作泉源來自於對土地情感的建構,以「纏繞」的技法透過作品讓情感展露無遺,是原鄉文化傳承與重建的傳遞者。紅色象徵血脈的傳承和無法切割的文化與其層層相依。讓台灣原住民族主體精神、女性議題在複合式媒材上碰撞出一件又一件的跨文化作品,帶領著部落找尋最初的生命意涵。

戴昌賢校長致詞說:「武玉玲同學以自己的故事融入創作,每件作品都代表自己的生命歷程,利用多種材質的結合展現藝術性高又能凸顯族群特色的作品,未來希望能代表台灣到國際的舞台參展。」指導老師時尚系黃淑芳助理教授表示:「玉玲的文化內涵深厚,讓他在課堂上的表現每次都能展現驚奇,也期許未來他的創作能成為時尚系同學的楷模,藝術創作能量也能為南方藝術界的典範。」本次獲獎的作品「脈動」系列,共展出三組大件作品:黑色堆砌以石板屋為創作意象;大地的心跳述說人跟土地的共根、共享;女人與河傳達出女性的生命經驗等。作品材料多半使用回收布或生活上隨手可得的各種複合式媒材,透過編織手法將其組合。因其公主的身分,自幼每逢慶典外婆皆會幫她穿戴完整的傳統服裝、頭飾,教導他服裝配飾等所代表的象徵意義以及權力地位,加上母親擅長將各式傳統織品拆解、重組再創作。生命裡兩位重要的女性啟蒙他的藝術之路,累積成日後創作的養分。在技術上影響至深的是珠寶設計師黎芳瑜老師,他教導武玉玲用兩條蠶絲線打下「纏繞」技法的基礎,爾後的作品都是以線條為素材,經過巧手創作,將「纏繞」出的物件組合,時而是家屋圍牆旁蔓延的藤蔓、時而是為祝福新娘編織的髮飾,時而是飛揚的蝴蝶,時而又幻化為蜿蜒流長的河流。不僅透過作品訴說對土地的情誼,也將女性藝術家感性、奉獻的精神展露無遺。

武玉玲的創作能量來自他時刻都擁抱著自己的「根」,以及對土地的關懷,他強調,唯有清楚自己來自何方又將回到何方,才能在創作的時候讓作品飛揚。他不只是貴族血脈的傳人,亦是一位女性藝術家、工藝家,更是肩負原鄉文化傳承與重建的傳遞者,他是太陽的女兒-大社部落的武玉玲。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祖靈托夢 排灣公主返鄉織布獲50萬首獎
中華日報新聞網:屏科大碩士武玉玲獲原民會視覺藝術獎首獎
奇摩新聞:排灣公主武玉玲 3作品獲藝術首獎
中時電子報:排灣公主武玉玲 3作品獲藝術首獎
壹凸新聞:屏東科技大學纏繞太陽與原鄉的女兒武玉玲
IPCF-TITV原文會 原視:獲Pulima視覺藝術首獎 武玉玲屏科大展作品
CBTV十方法界弘法衛星電視台:20190502纏繞太陽與原鄉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