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https://lab03.npust.edu.tw/wp-content/uploads/elementor/thumbs/01-r159ldove9falx4ticlcn7n85se7ji636ww4oas7pc.jpg)
張哲誠 提升自我,將心比心
- 112年校友專訪
近幾年由於社會變遷相當快速,大學新鮮人在畢業後即面臨激烈競爭,以及對未來目標的挑戰,探索未來成為重要人生課題,當面臨轉變時,如何持續精進自我並保持熱忱便相當重要。目前擔任古亭動物醫院的張哲誠院長,不論在求學階段亦或是投入產業後皆表現出積極且正向的態度,在訪談過程中,張哲誠院長透過親身經歷分享在各階段的心境轉變與經驗,勉勵學弟妹在是求學當中或是畢業後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更藉由這段訪談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發。
提升自我,立定目標
張哲誠院長自民國85年於古亭動物醫院開始了投入伴侶動物獸醫師的第一步,執業過程中發現對於專業知識及技術能有更多的深入空間,自覺有進修之需,因此在民國106年來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進行在職碩專班的研讀。張院長回憶道,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像是藉由臨床上的病例搭配在學期間的進修,對病例的清晰度增加,在進一步接觸所學後,自我專業素養也得到提升,且在面對問題時能夠以更有效率、更有邏輯性的方式進行處理。早些年可能在遇到狀況時,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從何開始,隨著進修後發現,對日後病況的整理能更加系統性的著手規劃及處理,面對疑慮時也能更快找出解決方案,這樣的訓練對於日後其實有相當大的幫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對於目前的環境中,由於市場激烈競爭,面對未來,能否站穩腳步是每個人心中的疑慮,這也是當前的我心中最大的疑問,將來的我們會變成甚麼模樣,並沒有一個答案。而對張院長而言,現在的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在學期間好好磨練自我,多讀書,對未來的我們才是最重要的基本門檻,有了良好的基礎,在未來更多進階的課程、更深入的觀念才能更快上手,甚至對獸醫師而言,語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更新的技術與觀念,往往可以藉由研討會來吸取經驗,幫助在日後醫療上。張院長勉勵後輩,不應操之過急,增加經驗是好事,但更應該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先強化自己的基礎能力,面對未來才能得心應手,更快進入狀況,也不能忘記持續的精進自我,才能與時俱進。
了解自己,掌握機會
獸醫師是一個相當多出路的行業,針對伴侶動物而言,更有相當多元的領域可以選擇與專精,面對如此多的面向,我們又該如何做出抉擇?張院長認為,最重要的是從學習當中理解到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自己的專長是甚麼,再從這些的方向去專精。就好比說手很巧的人,就可以試試看外科的操作,三D立體影像的邏輯不錯,也可以考慮看看心臟超音波等等,就能特別在這一塊去多琢磨,但在過程中還是甚麼都要學習;也因此,我好奇在伴侶動物專科獸醫師與一般獸醫師的差別,張院長認為其實專科是較有優勢的,但還是建議要有一定的基礎,在走向專科時才能大展長才。
將心比心
獸醫師這份職業是一個橋樑,將人們和動物之間的關係緊密相連。對飼主而言,他們的寵物往往是家庭的一份子,有時甚至是摯友。能否理解畜主的情感、擔憂和期望,對於提供全面的獸醫照護至關重要。因此,將心比心的觀念變得格外重要,飼主可能因寵物生病而感到擔憂、焦慮,這時獸醫師需要以同理心回應他們的情感。除了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外,主動傾聽、關心,可以讓飼主感受到支持和理解。這樣的互動,不僅促進了信任的建立,也增進了醫療療效。在獸醫師的工作中,面對動物的痛苦和困境同樣需要將心比心。獸醫師的使命是提供最佳的照護,同時平衡著飼主和動物的需求。這要求獸醫師要敏感於動物的情感和身體狀態,同時要能夠與飼主溝通,解釋治療方針並提供支持。「這是一份非常快樂的工作」,這是張院長對於自己所熱愛的職業最直接的回覆,張院長勉勵後輩,除了在學期間要精進基礎能力,更不要忘記在出社會後應秉持著將心比心的態度來面對這份職業。
訪談傑出校友: 張哲誠
畢業科系: 獸醫系碩專班109
目前服務單位及職稱:古亭動物醫院 院長
採訪者: 獸醫學系 江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