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哲 在利益和善良之間選擇了後者
照片-1

沈志哲 在利益和善良之間選擇了後者

前言

翊威空間設計公司負責人的沈志哲,在成長困苦中體會的人情冷暖,面對抉擇時依然選擇了善良,如今實現自己的夢想,橫跨不同領域,喜歡帶給人們驚喜及溫暖的他,希望藉由自身能力傳遞人們溫暖,很榮幸能透過此次採訪深入了解沈學長的心路歷程,相信如此豐富的職涯經驗可做為學弟妹一個很好的榜樣,並從中獲取更多啟發與智慧。

傳遞善良的機會,遇到挫折的轉變

因年少時家逢變故,急需金錢上的支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作抉擇,延後成為建築設計師的目標,從事黑與白之間的特種行業近三年,世界並不是想像中的美好,這1000多個晨昏顛倒日子當中,見識了真實社會的黑暗與光明面,體會人性和面具之後的爾虞我詐,這是真實社會的學分先修班,也是善與惡抉擇的真實考驗。

廣播經驗

「聲音,是一種表情,也是一種溫度」,透過這樣的平台,將心中這份善良傳遞給社會大眾,這新鮮陌生體驗也替自己開啟一扇探索未知的機會之門。

退伍當時正逢民營廣播業的開放興起,曾擔任電台企劃及廣播節目主持人,與聽眾互動和大量公眾人物採訪的過程中,累積了窺探這個世界不同的角度和課題,這是一個有趣的經驗和學習環境,如何在商業需求和社會公益中扮演平衡角色。

在廣播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踏入這與所學截然不同的領域,這過程需要克服各種難題,在面對壓力、挫折、經濟壓力等窘境下,保持樂觀學習的態度,「挫折、失敗,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養分」。對他而言,挫折並不是阻礙,是啟發自己突破盲點、自我成長的一個契機,練就一身正向思考及轉化的超能力,才能在困境中尋得機遇,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尋解之旅 總有真實的答案

回到自己的設計專業以後,於某次工作任務中遇到設計挑戰和工法的瓶頸,面對複雜的諸多外在條件限制及技術挑戰的情況下,讓他感到無力與迷茫,對於解決的辦法毫無思緒,為了突破困境,決定重回學術界進修,探索問題的本質,尋求最根本的答案。

在讀屏科大木設系研究所的過程中,全心投入學術研究,專注於問題的根源,不斷尋求答案的這段過程,對他而言是愉悅的,無需考慮其他人為影響因素,將一切答案回歸到最原始的模樣,在這之中深刻體會實務和學術的截然不同,實務,受限於千變萬化的外在因數,充滿著不確定性沒有標準答案;而學術則提供邏輯與理論的基石,以科學的方式透過客觀角度將數據呈現。儘管學術和現實存在巨大差異,實務與學術仍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及雙贏,也是生活中最想追尋的答案。重返學術界的決定,不僅解決實務上的難題,更提升對專業和人生探索的新高度。

愛上的不是跑步  是賽道上堅持成功的自己

定期的捐血、演講、路跑、熱愛自我挑戰,已完成10多次的國內外馬拉松及鐵人三項運動,限時6小時42K路跑中,彷彿是追尋夢想的旅程:奔向目標的過程中,最常遇到意志力、體力的撞牆期,此時會不斷浮現放棄的念頭,放棄很簡單,只需要停下腳步。但堅持下去,卻必須逼迫出更強大的內在動力,這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長途比賽,在意志崩潰和體力極限中一次又一次的掙扎後做出的選擇,雖然在人生最寶貴的黃金十年中走了不少岔路,流失許多時光,但他看到的不是歲月的虛擲,是這之間的收穫,經歷社會洗禮,體驗現實殘酷後,逐漸體悟到,社會中暗藏著一套隱形的生存法則,為後續創業累積軟實力。

經歷現實的挑戰並未放棄成為設計師的夢想,我認為:「在人生中想做和能做是兩件事,兩件事不一定完全契合,在不斷自我反思的過程中一定會找到其中的交匯,能夠將這兩件事結合於事業上,才能真正樂在其中,讓事業成為志業」。

職場奮鬥十年後終於重拾夢想,回到最初熟悉的領域-建築室內設計和公共藝術創作,在35歲時用兩個孩子的名字創辦翊威空間設計公司,結合自身專業藉由設計串聯,希望藉由作品或經歷帶給人們驚喜與溫暖,這是他所認為的志業,從室內設計作品中客戶滿意的微笑,參觀者與公共藝術的互動,這些畫面已轉化為言語,他開心的分享著:「看著客戶因為設計作品而感到驚喜、感到開心、看到路人因藝術作品而感動,是比賺錢更愉悅的事,這是對專業最大的回饋,也是設計存在的意義」。

藝術創作,傳遞初心

在高雄有很多街道家具及公共藝術都是出自於他的手筆

希望藉由作品的自我探索和創作內化過程傳遞反思和溫度

城市光廊中的兩件作品「吃掉時間的怪獸」及「相遇」。

生活是畫面不斷累積的動畫,常帶著孩子上山下海,體驗不同的挑戰和經驗,也曾陪孩子騎著腳踏車,用五天時間從高雄騎到台北101,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卻因為手機的使用產生很多衝突,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視野被囚禁於手機之中,手機吃掉的不僅僅是時間,還吞噬了生活感動及人際關係,「吃掉時間的怪獸」作品是一座小型公共藝術,以幽默反諷意味的方式,置放在五福路和中山路口,提醒著人們,生活當中還有許多事物是值得細細品味,一抹夕陽的光芒,一句溫暖的問候,珍惜與親友相聚的時光,這些都是手機中感受不到的溫度,放下手機,感受周遭的美好,珍惜這份真實,這些細碎卻珍貴的時刻,才是生活的真正意義。

位在中央公園城市光廊中段有另一個作品「相遇」,設計理念來自於成長過程的親身經歷,這是一個貧困男孩收養小流浪狗的真實故事,在彼此人生最灰暗的時光裡,兩個無助的靈魂相遇,成為彼此的依靠和救贖。

作品上標註的一段話;「人世間,所有的相逢都是償還,所有離別都是開始」,人與人的相逢,因緣分才得以相遇,每次的邂逅或離別,都孕育著新的因緣開始,希望能透過人犬之間彼此對望的眼神,傳遞人性溫暖善良的一面,世間所有的困難與挫折只是暫時,將所有負能量轉化為人生中的養分,一切的不順遂,總有雨過天晴,這時顯現的彩虹將特別美麗。

訪談傑出校友: 沈志哲
畢業科系: 木材科學與設計系碩士班112
目前服務單位及職稱:翊威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負責人、元晴建設公司 執行長、YS 勞動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生涯規劃教練、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設計系 證照講師
採訪者: 食品科學系 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