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威良 領導者應有的風範從「學習」開始
- 101年校友專訪
台灣依山傍水,尤以花東地區,以景色優美的自然景觀,是吸引多數各國遊客觀光的地方,花蓮地區經營休閒農場最具有顯著的成長,以『小雨蛙生態農場』可具代表,而生態主人陳威良先生,正是97年度畢業於屏東科大取得農學碩士學位校友。
曾當選全國十大傑出農村青年,他的農場精心所設計的各項休閒活動具有專業,他認為在職場上做中學,能再回到學校學習,以整體來說對自己在職場上的運用,讓整個工作效率都提升許多。
原本經營餐廳的陳校友,在當時花蓮縣政府所指定的農產品研發,發表地點指定剛好在自己所經營的餐廳,就在當時也認識了林永順老師,透過老師的鼓勵之下回到學校讀書,認為進修是在專業度上和人際的拓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於是在95年便成了學生。過去一直都是擔任經營者,從養豬養魚養蝦經營餐廳,到現在轉型經營休閒農業,當中的轉型除了經營、行銷策略,不僅是對台灣整個休閒農業的轉型,甚至台灣要如何與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去做結合,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陳校友認為,來到屏科大研讀,除了上課時老師的專業指導,一有見到老師的機會都會去請益,每位老師各個都是寶藏就看你怎麼去挖。在經營的休閒農場時,老師會直接給意見,有時遇到一些經營計畫老師也會從旁協助指導。所以在學校學習期間與老師的互動關係都要好好經營,因為那都是未來在職場上一個很好的資源。
人生在學習上對陳校友而言,一個很重要的轉類點,事實上改變較多的是曾經生過一場大病「換肝!」。『對!我是在換肝之後第二年才開始,也才遇到老師,當時老師就鼓勵我,反正還是療養期就先讀書,之後上課久了就跟老師熟了,老師就叫我繼續念,但當時身體不好又沒有很大的興趣,不過和老師越聊越深,就把書讀完。一開始唸書的想法,將課業上的學習與事業經營的運用還沒有那麼深,但接觸到段老師的課還有林永順老師的課以後,老師他們對農業這方面,對於如何經營管理、行銷等等都非常專業。』陳校友回憶起當時說道。
「因此基本上有了這些知識之後,再投入農場作經營管理就成了成功結合。本來在讀書的時候,當時開餐廳所投入的人力太多,因為投入的精神太多,第二年就將餐廳收掉,就改成「小雨蛙有機生態農場」,當時我們就慢慢去擴大,雖然步伐比較慢,但現在的經營已走了做農業體驗這一塊,在今年也要把環境教育及學生的戶外教學作串聯把整個休閒產業經營方式成長推上去。」
對於休閒農場經營經驗豐富的陳校友認為,觀光休閒有分旺季、淡季,當寒、暑假時觀光遊客一定是人潮較多,如何在淡季的時候,要如何去創造的商機出來,一定要有行銷策略,以花蓮地區來說受益沒有像北部這麼高,所以會考量當地的資源來做農場活動設計,因為鄉下有鄉下的觀光優勢,透過行銷方面作活動,遊客就會來花蓮旅遊,以這樣的方式來做休閒農業,也會做得比較快樂,而不會把金錢利益擺在第一位。因此,最近暑假辦下來成績還ok!
在活動上配合花蓮縣政府在暑假的時候,也讓客人回饋建議有甚麼優缺點可改進,再去做改善修正,在暑假過後九月份開始,客人量就越來越多,在還沒進屏科大之前,這種規劃、經營方式對我而言比較模糊的,而進屏科大之後對客人的服務及行銷策略,我們就會開始注意,對於要推出一項活動時,要如何計畫、要怎樣去執行計畫,對於市場的調查、重點分析和經濟效應等等…,對於農場要成功經營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做的快樂、有一點錢賺。事實上經營這些我們做起來還滿輕鬆的,因為以我們目前暑假來說,當這些工作有經驗了,再請員工,對我們在休閒農場來說會比較好經營。
目前農場初步的估算大概8公頃多,之前經營的餐廳與現在的農場管理會有所不同,以餐廳來說,客人前來消費人力比較好去控制,因為客人有一定的數量,不會臨時來很多,所以都是提前做準備,沒客人就等客人,所以人力就浪費在那邊。當時附近政府單位很多,基本客源大多是公家單位,但因為政府福利金費縮減,相對地用餐人數也減少,過去那些基本客戶也都流失掉,所以才決定收掉餐廳。因為有過去的經驗我們現在也有將一些好的經營模式再帶上農場,比如說我們現在是沒有在對外在做餐,但是像來農場參觀的遊客或是住宿的客人,我們都有提供餐點,用最頂級的當地特產新鮮的食材,來作為我們的餐飲文化。對於現在的農場在餐點方面是非常能夠得心應手的。
在學習與職場的運用,有很深體認的陳校友,能夠將所學運用在職場上,對學校與在校學生的看法認為,在學校所學的一些知識性的培養,要會讓學生在這個社會上能更有競爭力,他認為現在年輕人最需要的是要有「敬業」的精神,譬如在暑假,農場需要請工讀生,因為要找來的對象我希望是休閒科和觀光科的學生,在他們的學校貼一天700元,竟然沒有人要來,我認為不管是學校上教的或者是將來出社會找工作等等,都需要有實務上的經驗,所以學習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很需要的是敬業的精神,要先了解本身有多少功夫就有多少的能力,為將來的職場做鋪路,而不要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就在談金錢、談條件!現在的學生不要怕辛苦,尤其是屏科出來的學生,更要有支撐的能耐,在工作上作應有的表現,譬如過去的職場上,優秀的人才大多是從屏科出來的,為什麼在社會上被受肯定,就是因為當時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敬業精神。而現在的社會年輕人工作會比較辛苦,但是只要辛苦幾年,從屏科出來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水準,只要肯去做的話,老闆的都會觀察,若是別人不做的,趕緊去做,用心做事不用幾年就可以升官了。
陳校友表示,在工作上重要的是「態度」,譬如說經營餐廳,要有一個觀念,老闆賺錢,員工才有福利,不要有一種,我照領我的錢,餐廳有否生意不在乎這樣子。如果是這樣想,一定做不久,所以一定要有工作態度,全心於工作替老闆賺錢,這樣老闆開心福利多,員工也開心,一定要有這種積極努力的觀念!
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算是技術重於理論,所以對於基本的專業技術一定要有,所以出來的學生一定要有一個觀念,就是畢業後不要認為自己是屏科大的學生,仍然要從基礎基本的去學習,去服從領導人,將來才可以領導別人,出社會後要有這種觀念,不要怕做事,更不要遇到事就躲,要有這種敬業的精神,不論這份工作喜歡不喜歡做,就是要克服,基本的本分要有,要懂得放下身段,譬如客人的一些小事要求,雜七雜八的都得自己來。有的客人自認覺得有錢最大,所以不管自己老闆的身分,還是需要放下身段,自己去做轉變,才能做好一個成功的服務。不要認為自己是老闆,客人需要我們服務,因為就是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且要樂在其中。
壽豐鄉這邊的休閒農場區,算是一個整合性的一個區域,目前正是我們要推崇的,現在有些休閒農場有在慢慢的規劃做整合,今年有帶一次整合的行銷活動,是段老師和李老師幫我們規劃的,因為老師對花蓮的生態較熟悉。目前大陸農業將台灣農業的技術以模仿或技術交流合作的方式帶回去大陸研究發展,台灣是個先進的國家,以農立國,所以糧食很重要!好比說我們現在糧食自賠百分之三十二而已,相對韓國和日本他們都超過百分之四十,而且日本他們有計畫在幾十年內提升百分之七十,像美國他們糧食自賠百分之一百二十七,他們還可以外銷,像很多的飯店,慢慢都會被控制。在台灣政府的政策對目前休閒產業,好像沒甚麼幫助,許多提出的建議都被政府檔下,希望美麗的台灣,能在未來漸漸地透過許多有心的人士,能帶來更多好的經營,使台灣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