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雄 英雄不怕出身低
20110529大鳳蝶教學

蕭文雄 英雄不怕出身低

刻苦向學,集多項才藝於一身
現任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造船公司,簡稱中船)造船技術師蕭文雄,畢業於本校二技制機械系及機械研究所,曾在國際技能競賽(冷作職類—金屬結構製作)等大型競賽中擔任裁判委員、命題委員及裁判長;並在技職院校及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美勞才藝講師教授相關課程。

蕭文雄校友曾在國內外多場冷作職類比賽中獲得佳績,民國84年獲選為公司模範勞工,88年獲選經濟部優秀人員表揚,89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十大技術楷模;92年當選全國青年獎章,94年當選中華民國第43屆十大傑出青年,100年獲行政院勞委會選為百工人物專訪並出版網路專輯。

蕭文雄目前任職於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處-船體設計課。主要工作內容為運用電腦輔助繪製建構船體結構模組。蕭校友表示,由於早年家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又是家中唯一男孩,為了讓妹妹們讀好學校,家裡的經濟支出對父母而言是一大負擔。

國中畢業後選擇自己的志願,順利考進高雄高工建教合作班造船科。因必須在寒暑假期間返回當時屬於國家十大建設之一的中船公司高雄總廠服務,在半工半讀下完成學業。他自基層技術學徒做起,早期所學是造船冷作(俗稱鐵工)作業工程,以艤裝(俗稱西工)技術為本業,為家裡存下一些積蓄,使經濟不至於匱乏,也奠定自己在技術事業上的基礎。

挑戰性的工作讓人愈挫愈勇,也不要因為失敗而氣餒
蕭文雄表示,他的工作內容是將厚度3釐米以上的鋼板、鋼管、型鋼等材料,經過劃線、放樣(將設計圖上所呈現的平、立面或造型,以線條或模具等非實物展示在現場)、展開、落樣(落樣是配管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所有管線配管不可能一路通到底,常需要彎曲,除了使用彎管接頭,塑膠管可以使用彎管的方法,這樣可以減少接頭的問題,也可避免漏水和破管)、切割、彎曲、擠出、打出成型、整型等加工程序,再以螺接、鉚接或銲接等方式,組合成船舶、建築構架、鍋爐、橋梁及其他金屬結構物。

一般而言,冷作與艤裝職類工作較具危險性和挑戰性,蕭文雄認為成功來自失敗的歷練,如果失敗也不需要氣餒,反而要珍惜這樣的機會。此外,成功多半來自團隊同心協力,在分工精細的社會中,與人協調互助的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工作進行未盡如人意或未能如期完
成,他認為主要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1.識圖技能不足造成翻工或重作。
2.工作分配及施工順序不當。
3.未有規劃作業流程,形成不合理的步驟。
4.特殊用料及工具配合運用,常常作業前後不能一致。
5.找工具、下料偏誤、銲切作業延遲耗時間。
6.經常處理不必要的修改及檢驗,或與他人進行的工作衝突。
7.作業中有意外失誤,未能事前防範小心。
8.執著於進度或堅持以往作法,卻忽略工作圖或是法規已有修改。
9.工具、夾具不合適或量具儀器有誤差而未校正。
10.體力不繼、感冒現象影響作業進行。
11.工作場所不良,影響實際作業;氣候狀況暑熱或多雨,影響作業情緒。
12.缺乏教育訓練,例如:檢驗作業規則限制、工作程序與技術規範改變等。

旁人的協助在專業上如虎添翼
蕭文雄認為,進入該行,需要具備工程圖學及工具操作等專業知識。他回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論是挑燈夜訓或到中北部考試,都會遇到操作技術與環境適應的瓶頸,或考試不合格被剔除的狀況。他表示,幸虧有老師、同事、同學不吝賜教,針對他各項疏失一一提出指正與輔導。「學習互動的關係非常重要,隨時不恥下問,力爭上游是渡過層層難關的不二法門。」這對每項作業在訓練與摸索階段的養成能力,實質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蕭校友特別提到冷作、艤裝均為鋼鐵結構製程要項,這是國家建設發展及重工業的基礎。「職場工作性質不盡相同,技術的層面也有所不同,自己必須辛苦花時間、物力和體力下功夫,在工作的歷練中成長。」在職場生涯方面,個人未來升遷除了看年資,還要看其考績、工作努力程度、態度、技術及實力。此職務工作發展與未來展望,目前雖部分委外加工製作,但仍需要由公司內的技術人員領導及監督檢驗工作;此外,較基礎或簡單的維修工作可由外部及衛星加工承攬,但較複雜或特殊的技術則不容易被外界承攬或取代。

他認為,只要技術上努力踏實工作,將會獲得職務上的調升,奠定施工技術以及日後商船貨輪與國防工業的貢獻。因此,蕭文雄建議多參加國家進階技檢考試,或是參加公司的內部升等專業技術考試。

檢定與競賽的肯定,缺一不可
「檢定是技術的肯定,競賽是技術力與美的發揮。」由於現場作業經驗及技能訓練技術的累積,將出國參賽及國內技職考照與現場施工的比較,更能體會出技術傳承的重要性。且現場作業人力物換的不同,在技能技術上未能保持一定的水準,因此他懷著「文字因緣傳習者,協助輔教種福田」的熱誠,將個人檢定、競賽、鋼鐵結構施工心得手稿陸續整理成冊,親送並指導公司之訓練中心、母校及勞委會所屬訓練單位。

對於能參加技能競賽者,蕭文雄從旁協助技能傳授與心理輔導,更如願使新秀連年獲得前茅佳績。他常返回學術與訓練機構作技術交流與經驗傳承,平時熱心公益投入社會服務,結合實務歷練與素養,使我國技藝躍上國際舞台,他的技術成就與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對青年朋友有莫大的啟發與鼓勵。

蕭文雄認為,在校時即須訂立目標與提升自己專注力。雖然曾在技能競賽中失敗、在檢定中也有過不合格遭剔退的悲喜經歷,但因為對機械製造有濃厚興趣而深深體驗到,若要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以他高雄高工建教造船科學歷確實有不足,所以在退伍後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努力考取高雄海專造船工程科。

日日不懈求學精神,年復一年三個寒暑
下班後趕往高雄鼓山渡船場搭船,或以機車行駛過港隧道,前往當時位於旗津區的國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現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前身)夜間部造船工程科二專部就讀,三年風雨無阻的通勤,在專科畢業的隔年,再考取國立屏東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進修部二技的第一屆)以求學程精進,學成時獲得學業績優與德育及勤表揚。他表示,每日機車奔馳通勤於高屏兩地,年復一年的歷經三個寒暑,「星夜總伴學子歸,」箇中辛苦,並非外人可以想像。又再次歷經三個寒暑,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畢業。

「有的時候人處於逆境,反而是好事」,因為會更小心而努力不懈。書山題海中演算、勤學,認真做筆記,並與師長、學長姐、同學互動與研討,學生潛在的思考、創造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技職的創新必須再接再厲,正面思考會更好。當時大學班上同學各個「身懷絕技」,每個人白天都是不同職類的佼佼者,常會彼此切磋、互相激勵。「不僅讓我獲益良多,也更加了解機械工程的重要性,唯有不斷提升技術層次,才能具有國際競爭的能力。」

他建議學弟妹,在專業上可以學習識圖、放樣、交線、展開;鋼結構動火切割、整形;金屬銲接作業,學以致用、精益求精、提升本業。訓練是一種職前教育方式,目的在於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及靈活應用。「切忌照本宣科,技能在於熟能生巧,多做幾遍便能熟練。」且從職業訓練與實務作業中獲得最大的助益。

「集思廣益與學習互動的關係非常重要,隨時不恥下問、力爭上游是渡過層層難關的不二法門,這對在訓練與摸索階段的工作者而言,是一股不小的助力。」終身學習的人生觀是要提高學習的興趣、不斷學習與研究創新,陶冶職業道德,以充實職場知識和奠定專業技能的基礎。

面試前多方參考資訊,爭取被看到的機會
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多半會對準備求職面試感到惶恐。為避免在面談或是實作時錯誤百出而錯失良機,事先掌握幾分要領是非常重要的。「多參考網路和學校模擬的面試問題及答題技巧,雖然並無標準答案,但卻能指引思考方向。」應徵者的可以想想怎樣答覆,讓自己在面試時博得好評,爭取被看到的錄用機會。

以國家人力資源與經濟的推動來考量,無論是高科技事業或傳統產業,多有『認證制度』的趨勢。「行行出狀元」、「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大家學習上的人生觀。

回首來時路,尤其以求學歲月裡,不因工作、通勤生活為苦最感深刻,更養成他刻苦耐勞、兢兢業業的精神。蕭文雄說,「身為技術工作者必須深刻體認,科技日新月異,惟有不斷充實自我,才能站在技術尖端。」今日的榮譽也是克服多次失敗後所獲得的成就。「成功絕非偶然,只有努力達到對自己的期許,最後努力必然有回饋。」自我期許,善盡本分,在技術交流與實務經驗的傳承上,持續的發揮貢獻。


大鳳蝶教學


三合一紙藝教學(高雄市三民圖書館)1


三合一紙藝教學(高雄市三民圖書館)2


高雄市動物園戶外教學-紙蝴蝶


慈濟小港教學0312-1